7月31日,中信重工举行“践行‘一带一路’实现合作共赢”新闻发布会。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宣布,中信重工将全面贯彻实施国际标准和国际规范,并将携手合作伙伴积极践行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共同打造国际化发展的新高度,实现互利共赢,共同发展。
公司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,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热烈回应。发布会上,公司与巴基斯坦先锋水泥有限公司、紫金矿业、新疆广汇集团、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端客户成功签订6大合作项目,与中国黄金集团、江西铜业集团、海螺水泥、包钢集团、洛钼集团等15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就共同致力于国内先进技术装备和资金“走出去”达成高度共识,以实际行动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。
任沁新董事长在致辞中指出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。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也是企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,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的难得机遇和现实选择。在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装备企业”愿景和“三大转型”战略的引领下,中信重工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,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。迄今为止,我们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公司或办事处,涵盖了“一带一路”各条线路1/3以上的国家,基本完成了国际化布局,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0%;按照战略转型的构想,中信重工跨界进入电力电子行业,建设了低速、重载、大功率变频和智能控制产业化基地,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;今年5月我们又借助资本平台,实施战略兼并重组,延伸矿山自动化装备产业链条,进入高危行业和特殊工况下的机器人应用领域,成为国际领先的大型矿山智能成套装备服务商。至此,中信重工形成了“核心制造+变频传动+智能控制+成套服务”的综合竞争优势。这些深厚积淀为我们践行“一带一路”提供了先发优势,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雄厚的战略合作资源,有中信集团的金融、非金融企业的业务协同资源,为中国装备走出去,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提供了有利条件。面对难得的战略机遇,中信重工真诚期盼与倡导,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、合作共赢,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机会,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,为实现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更多贡献。
俞章法总经理在作《践行“一带一路”、实现合作共赢》战略发布时,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资源和优势,和所有的合作者从五个方面协同践行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:第一,加强顶层设计,从战略高度和客户共同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发展大局。第二,依托海外机构,为客户走出去提供多渠道信息服务。第三,发挥自身优势,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、国际规范的工艺、技术和产品服务。第四,依托海外客户服务体系,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第五,依托中信集团优势,为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提供金融服务。
公司副总经理Ivo Botto在发布会上作《中信重工贯彻国际标准、国际规范》专题报告,表示将以严格的国际化标准体系,为中信重工践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提供强力支撑。
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在发言时说,中信重工是中国重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,在创新发展方面已经先行一步,值得信赖,值得信任。“践行‘一带一路’,实现合作共赢”新闻发布会,更是中信重工践行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具体表现,是“抱团出海”、跨界融合、打破传统观念的创新和尝试,值得充分肯定。陈斌副会长希望,在践行“一带一路”的道路上,采矿企业和矿山机械制造企业能够相互融合在一起,合作共赢,相互支持,希望更多像中信重工一样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,能够率先突破束缚、勇于创新、抱团出海,积极践行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共同发展、合作共赢,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。
公司“践行‘一带一路’,实现合作共赢”新闻发布会,聚集了国内外产业巨头。安塞乐米塔尔公司、淡水河谷、英美资源、力矿集团、蒙古额尔登特铜矿、中澳铁矿、西马克公司、赫式公司、泰国CTI水泥等国际知名公司,中国黄金集团、中国五矿、江铜集团、紫金矿业集团等矿山行业客户,神华集团、平煤神马集团、兖矿集团、新疆广汇、淮南矿业集团等煤炭巨头,宝钢集团、武钢集团、太钢集团、包钢集团等钢铁行业巨头,海螺集团、华润水泥、天瑞水泥、塔牌集团等建材行业客户,中国机床总公司、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、中冶、首钢国际等设计院和工程公司,一同参加发布会。
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科技日报、工人日报、中国工业报等25家中央以及省市主流新闻媒体,也对公司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给予了广泛关注。
发布会期间,与会的客户、领导和嘉宾,还到公司18500吨油压机车间、重型机加工部、技术大楼和伊滨新区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进行了现场参观,近距离感受公司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实力。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焦裕禄事迹展馆,体会中信重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推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。













